网络大病众筹募捐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救助方式,不少困难家庭因之受益,但作为新生事物,缺少规范化的引导和监管政策,一些募捐行为尚存在夸大甚至杜撰事实等“骗捐”行为。2016年底,“罗一笑”事件引爆了朋友圈,上万人的爱心涉嫌被“营销”,也让网络募捐走上风口浪尖。如何避免网络募捐成为社会爱心的“抽水机”,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。
大病筹款平台志愿者正在指导病人家属,并帮助他们将看病的资料上传至平台。
在省城省立医院附近的出租屋,志愿者将好心人捐赠的书籍转送给患病儿童。
连诊断报告都没有
就开始在网上募捐
1月24日,赵苗苗坐在齐鲁医院病房走廊内休息,当她打开微信朋友圈时,一则求助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。面对这条普通的大病筹款信息,赵苗苗向记者感叹,发起人“太着急了,孩子入院还没一周呢”。
作为一名网络大病众筹募捐平台的专职志愿者,赵苗苗给自己的定位很明确,就是要在线下科学引导、规范大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筹款求助行为。“我见过一些不规范的,虽然也筹到了钱,解决了一时的困难,但总感觉心里别扭,是对社会爱心的不负责。”她说。
这次让赵苗苗有点生气的就是一条“不规范”的筹款信息。原来在1月中旬,赵苗苗在齐鲁医院血液科走访住院患者和家属时,遇到了病患家属王先生。王先生的女儿刚刚两岁,但白血病让这位可爱的小女孩不得不住进医院接受化疗。小女孩在病床隔离罩内与家长交流,不时翻动着手中的绘本,向王先生问这问那。
在交谈中,赵苗苗得知王先生想给女儿发起大病筹款,不知该如何操作,上传什么资料,这才请志愿者帮忙。不过王先生告诉赵苗苗,孩子刚入院一周,病情还不是很明朗,而且目前只有一张检查报告单。
了解到这些情况后,赵苗苗建议王先生过段时间再发起筹款。她解释说,因为孩子刚住院,主治医生正在制定治疗方案,需要进行多少期化疗、花费多少钱还不是很确定,况且现在发起筹款的话,展示资料不多,连诊断报告都没有,影响筹款公信力和效果。
和王先生沟通后,双方还互加了微信。可是令赵苗苗没有想到的是,王先生没过多久在另外一家筹款平台上发起了筹款,目标金额高达三十万元。同时最让赵苗苗想不到的是,王先生在求助文章内竟写着“已花了二十万元”。
“这还没怎么开始治疗呢,就写花了这么多钱,显然不合情理。孩子得了白血病这件事是真的,也挺可怜的,家里困难向社会求助也属正常,可是也不能乱来啊。”赵苗苗无奈地说。
“对公打款”最透明
但少有问津
近年,像水滴筹、爱心筹、轻松筹等平台,越来越得到特困家庭的了解和认可。如果将募集善款的行为比作从社会爱心的“蓄水池”里抽水,那么这些筹款平台就好比是“爱心抽水机”,以前所未有的精准度和高效率抽取“爱心”。
然而,诚如志愿者赵苗苗所担心的,目前的一些平台在内容审核能力、善款使用监管等方面,尚存问题。诸如夸大病情、虚构病情、未确诊就筹款、利用病人的公开资料骗捐等现象,不仅损害了筹款平台的公信力,更对社会爱心这座“蓄水池”形成伤害和透支。
志愿者赵苗苗看到王先生的求助后,找到了他,再次劝他不要这么做。“你是第一次筹款,非常重要,不要伤害周边人的爱心。”虽然赵苗苗这么说,但是看着王先生已经筹到了两万多元,她又似乎不知该说什么了。“我期望每个环节都真实、准确,虽然我知道王先生想提现的话,还是需要上传诊断证明,但在这个最初的环节里出现没说实话的情况,是对爱心的伤害。”赵苗苗说。
记者了解到,为了避免善款提现后被挪作他用,很多平台推出了“对公打款”,即将筹来的善款直接从平台账户汇至医院账户,大病患者的治疗费直接从善款里扣除。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表示,使用“对公打款”不存在任何财务问题,但使用者非常少。在筹款志愿者王展印象中,只遇到过一例“对公打款”的。
“病患是一位老人,子女在老人身边照顾的时间少,我帮助老人发起筹款后,老人子女嫌麻烦,选择将善款直接打入医院账户。”王展说,“‘对公打款’的好处很多,不过很多发起人觉得把钱提出来比较好。”
为获得最大捐款额
平台“功利性”支招
“筹款项目通过审核上线后,要全力在朋友圈内转发,一定会感动亲戚、好友、同学、同事、老乡、同学的同事、好友的家人、同学的好友……不求人人出钱,但求人人信你,人人转发。”这是某大病筹款平台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的“筹款秘籍”。
在这份“筹款秘籍”中,平台方不仅对筹款效果超过5万元的案例进行了总结,还提供了“最佳筹款扩散套路”。“秘籍”指出,充满积极求生的正能量、内容真实感人、非常努力又科学地扩散、积极互动是实现最佳筹款效果的技巧。“最佳套路”则提供了多种转发方法,还不忘提醒发起人:过多过散地转发,容易引起大家质疑,难分真假,反而影响效果。为了帮助发起人写求助文章,某平台在微信公众号中还提供了筹款小助手,声称“2分钟帮你写好求助文章”。
客观上讲,这些所谓秘籍、助手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求助者获得较好的筹款效果,并且还起到了“筹款大数据”的作用。有筹款平台数据显示,晚饭左右开始转发效果最佳,而且晚上8点到11点是筹款高峰;初次求助或间隔3个月以上未求助过再发起的、十分努力转发的患者,更容易迅速筹款成功;及时更新病人的进展、即时回复表达感谢、通报资金用途,获得更多捐款的概率更大。
对于这些“筹款秘籍”,一些受访者认为“没啥”“可以理解”。不过,也有许多爱心人士感到“不适”。
爱心市民张女士表示,在手机看到大病筹款信息后,常在求助平台上捐款,这倒没什么,关键是平台方的这种“功利性”支招,就有点变味了,将本来很朴素、很单纯的求助进行“包装”或者“引诱”,以此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捐款,过度地强调方式方法,反而将网络大病筹款最本质的东西遮掩了。